揭秘:袁崇煥為什么會被殺?
嗨又和大家見面了,今天趣歷史小編帶來了一篇關于袁崇煥的文章,希望你們喜歡。
薊遼督師袁崇煥被崇禎皇帝召回述職,哪知道他這一回來,等待他的不是暖心的慰問,而是磨刀霍霍的劊子手,雖然從下獄到處死還是有段時間,那不是因為皇帝回心轉意,而是崇禎皇帝在權衡,對于這么一位忠奸難辨的重臣,究竟該如何處置?結果是一等再等,終于在下獄后的次年8月份被處死,為什么袁崇煥會被殺,因為他騙了一個不該騙的人,殺了一個不該殺的人!
袁崇煥作為薊遼督師抗擊后金,他殺的人應該不算少,什么人是他殺了,但是卻不該殺的?毛文龍是也!是不是很熟悉這個名字?他倆到底有何過節,導致袁崇煥一定要殺了他?先來說說毛文龍其人,要說這毛文龍的人生軌跡,其實還算勵志,從少年游手好閑,吃喝玩樂,一副混吃等死的憤青模樣,到遼東后練兵開始軍旅生涯后開始蛻變,后升為皮島東江鎮副總兵,后再次擢升為平遼總兵,賜尚方寶劍,一時間風光無限,在遠征鎮江,長年滲透式抗擊后金,漸漸地毛文龍就在皮島為根據,陸續拿下廣鹿島,獐子島等島嶼,戰功起來了,毛文龍負面新聞也出來了,諸如孤懸海外的獨立王國,任人唯親等等。

說完毛文龍其人,再來說說袁崇煥不該殺他?簡單地說袁崇煥沒有權力這么做!不是也有尚方寶劍嗎?可以先斬后奏嗎?那真是電視劇看多了,皇帝賜予的尚方寶劍,只是賜予給受托付大臣可以代表天子行事,為受管束官員一種震懾而已,而袁崇煥呢,卻以毛文龍接待傲慢現行拿下他,在羅列20多條罪名后,不經過皇帝圣旨答復,不經過三司會審,直接以尚方寶劍所賦予的特權就斬殺了毛文龍,確實是一種僭越,因為再有罪,應該由皇帝裁決,所以這里的“不該殺”不是說毛文龍就多么冤枉,而是說不該袁崇煥私自殺掉,畢竟毛文龍也是一方大員,是抵抗后金的一員武將,這么做不僅會給皇帝帶來,袁崇煥眼中無皇帝的錯覺,更為他成為后金反間計中的悲情男主鋪平了道路。

那么誰又是他袁崇煥不該騙的人?那就是崇禎皇帝!來看看袁崇煥究竟騙了崇禎什么呢?夸海口!崇禎對于后金頻頻襲擾很是頭疼,在啟用袁崇煥后問他多久可以平定北方,五年!這是袁崇煥對崇禎的承諾,可是時間很快就過去了,曾經立下的5年平定承諾卻沒有能兌現,還一個勁要糧,要權!只要能贏,皇帝還是咬著牙答應了袁崇煥的一切要求,可是結果呢,后金的軍隊居然打到了明朝都城北京附近,雖然袁崇煥的原本構想是“請君入甕”,自己截斷他們后路,全國的勤王之師一起圍攻后金的來犯之敵,作為皇帝會怎么想?你袁崇煥是打算把皇帝當魚餌了,這樣玩火的將軍自己還能繼續信任?萬一他通敵了,自己的大明江山不就真的玩完了?

原本就很敏感的崇禎皇帝,在內憂外患加上朝廷以幫耍嘴皮子臣子的“諫言”下,被下獄問罪,在等待幾個月后被判凌遲處死,京城的百姓為什么會爭相購買他身上的肉,據《明季北略》載:“是時百姓怨恨,爭噉其肉,皮骨已盡,心肺之間叫聲不絕,半日而止,所謂活剮者也……百姓將銀一錢,買肉一塊,如手指大,噉之。食時必罵一聲,須臾崇煥肉悉賣盡。”從這段記載中,可以看出一定程度上也是在怪袁崇煥把戰火引到家門口,怕殃及池魚。奈何袁崇煥的打算總歸是他自己的打算,他少考慮了皇帝,朝中勛貴,還有老百姓的感受,最后落得慘烈的下場,只能說時代造就了他,也毀滅了他。凡事皆有因果,他不該騙了一個不該騙的人,殺一個不該他殺的人。
《路邊歷史編輯》